【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考试宝典公共卫生学(中级)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O0),更多公卫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提出"医学是门社会科学,政治从广义上讲就是医学罢了"观点的是( )
A. 魏尔啸
B. 诺尔曼
C. 盖林
D. 希波克拉底
E. 恩格尔
2. [单选题]以上由实验研究伦理学问题决定的是
A. 对于样本量的均衡性要求高
B. 随机对照实验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要求高
C. 研究人群大,随访时间长
D. 应用于病因研究的实验,通常以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作为干预手段
E. 干预方法的适用人群范围局限
3. [单选题]能长期或永久保存血清的温度条件是( )
A. 4℃
B. -10℃
C. -20℃
D. -40℃
E. -70℃
4. [单选题]电场强度的单位是( )
A. V/m
B. A/m
C. μW/cm
D. g/cm
E. mg/L
5. [单选题]简单易行有效的氟化物防龋方法是( )
A. 水源水加氟
B. 饮水加氟
C. 氟离子透入
D. 0.2%氟化钠溶液漱口
E. 用含氟牙膏刷牙
6. [单选题]两样本均数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时,P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显著
D.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7.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内容( )
A.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B. 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C.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D. 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E. 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8. [单选题]与苯中毒密切相关的是( )
A. 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意向性震颤
D. 白内障
E. 肢端溶骨症
9. [单选题]公共卫生监督适用于( )
A. 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活动
B. 对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活动
C. 对相对人遵守公共卫生法律或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执法活动
D. 行政控制的执法活动
E. 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对相对人进行监督和检查
10. [单选题]用某年全市的出生数和婴儿死亡数计算婴儿死亡率,这种方法属于( )
A. 参数估计
B. 抽样研究
C. 统计描述
D. 统计推断
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性无关( )
A. 接触性质
B. 接触方式
C. 接触时间
D. 接触机会
E. 接触毒物浓度
12. [单选题]水质检验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氮(++),可能是
A. 过去曾受到有机物污染,但现自净
B. 过去受到染,已经逐渐自净,最近又受到污染
C. 有机物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D. 过去、新近均有污染
E. 新近受到人畜粪便的污染
13. [单选题]全面了解人群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是
A. 膳食调查
B. 体格检测
C. 营养缺乏病临床检查
D. 营养调查
E. 营养监测
14. [单选题]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适用于普通人群生命质量测量的量表是
A. 良好适应状态指数QWB
B. 疾病影响量表SIP
C.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
D. 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
E. 欧洲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Q-5D
15. [单选题]关于外源化学物的概念错误的是( )
A. 来源于人体以外的物质
B. 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 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D. 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E. 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行政处罚法》公开原则的体现( )
A. 执法主体的法定性
B. 实行和回避制度
C. 法无明文不处罚
D. 程序合法
E.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要告知
17. [单选题]体现《行政处罚法》公正原则的是
A.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B. 实行回避制度
C. 听证公开程序
D. 行政处罚的规定要公开
E. 程序合法
18. [单选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用氯消毒时
A. 接触1~2小时,游离性余氯不低于1mg/L
B. 接触1~2小时,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5mg/L
C. 接触30分钟,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5mg/L
D. 接触30分钟,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
E. 接触30分钟,游离性余氯不低于1mg/L
19. [单选题]游泳馆水质监测应是( )
A. 每半月一次
B. 每月一次
C. 每两月一次
D. 每季度一次
E. 每半年一次
20. [单选题]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B.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D. 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