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老年医学医学职称副高易错易混考试试题(J9),更多老年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附子
B. 干姜
C. 炙甘草
D. 人参
E. 大枣
2. [单选题]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进行的运动是
A. 步行
B. 慢跑
C. 骑自行车
D. 长跑
E. 太极拳
3. [单选题]帕金森病临床表现运动迟缓或减少不包括
A. 言语减少,语音低沉、单调
B. 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
C. 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
D. 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
E. 写字时笔迹弯曲,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
4. [多选题]关于帕金森病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治疗方法是对症处理和改善症状
B. 选择合适药物,从小剂量起,逐渐加量
C. 调整剂量到能改善症状又不出现不良反应
D. 坚持长期治疗,切忌停停用用
E. 用药一段时间,如效果不佳,可更换药物或加量
5. [单选题]高血压3级,伴随靶器官损害疾病者属于
A. 轻度危险
B. 中度危险
C. 高度危险
D. 极高度危险
E. 高血压危象
6. [单选题]患者男,79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近3个月反复发作心房颤动5次,最短持续时间3 h,最长持续时间5 d,均可自行转复窦性心律。根据2010年ESC指南推出的心房颤动新分类法,本例患者心房颤动属于
A. 首诊心房颤动
B. 阵发性心房颤动
C. 持续性心房颤动
D. 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
E. 永久性心房颤动
7. [单选题]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其特点不包括
A. 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
B. 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C. 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
D. 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 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
8. [单选题]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 黄连
B. 黄柏
C. 黄芩
D. 栀子
E. 龙胆
9. [单选题]直立性低血压的标准是从卧位或坐位站起2~5 min,偶尔延至10~15 min时的血压为
A. 收缩压下降>10 mmHg或舒张压下降>5 mmHg,严重时收缩压可降至90 mmHg
B. 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严重时收缩压可降至90 mmHg
C. 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5 mmHg,严重时收缩压可降至90 mmHg
D. 收缩压下降>4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5 mmHg,严重时收缩压可降至90 mmHg
E. 收缩压下降>40 mmHg或舒张压下降>20 mmHg,严重时收缩压可降至90 mmHg
10. [单选题]健康成年人心脏射血储备量是安静时的
A. 1~2倍
B. 3~4倍
C. 5~6倍
D. 7~8倍
E. 9~10倍
11. [单选题]诊断尿路感染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
B. 尿频、尿急、尿痛
C. 清洁中段尿白细胞>5个/HP
D. 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E. 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12. [单选题]走行于桡神经沟内的动脉是
A. 桡动脉
B. 腋动脉
C. 旋肱后动脉
D. 肱深动脉
E. 旋肱前动脉
13. [单选题]分泌雄性激素的是
A. 间质细胞
B. 精曲小管
C. 睾丸纵隔
D. 白膜
E. 附睾管
14. [单选题]阿司匹林退热作用的机制是( )
A. 抑制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少
B. 兴奋汗腺上的M受体,使出汗增加
C. 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
D. 对抗前列腺素对体温中枢的作用
E. 抑制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
15. [单选题]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
A. 肾、肠、脑
B. 心、脑、肠
C. 心、脾、肾
D. 脾、心、肺
E. 肾、心、肺
16. [单选题]男性,67岁,患高血压18年,2年前患急性前壁性心肌梗死,门诊测血压170/100mmHg,心率96次/分,该患者的最佳药物选择是
A. 美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哌唑嗪
D. 卡托普利
E. 吲达帕胺
17. [单选题]组织和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A. 不变
B. 为零
C. 无限大
D. 低于正常水平
E. 高于正常时的阈强度
18. [多选题]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其部位可能在
A. 延髓锥体
B. 脑桥基底部
C. 内囊膝部
D. 大脑脚底
E. 中央前回
19. [单选题]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 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
B. 心室的射血期的容积
C. 大动脉的压力
D. 心房的容积
E. 心房的压力
20. [单选题]主要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
A. 特布他林
B. 氨茶碱
C. 色甘酸钠
D. 肾上腺素
E. 异丙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