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心电学技术副高职称基础知识考试试题(A4),更多心电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窦性心动过缓很少见于下列哪种临床情况
A. 正常健康人
B. 运动员
C. 贫血
D.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E. 甲状腺机能减退
2. [单选题]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发作时P波形态与窦性P波形态相同或相似,应考虑
A.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B. 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
C.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D. 2:1下传的心房扑动
E. 窦性心动过速
3. [单选题]关于心肌细胞兴奋传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兴奋或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不断向远处扩布的特征
B. 0相除极速度越快,传导越快
C. 膜电位越大,传导越快
D. 阈电位越小,传导越快
E. 发生生理性干扰时,传导加快
4. [单选题]关于Ⅰc类药物普罗帕酮对心电图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使PR间期延长
B. 可引起窦性心率减慢
C. 对QRS波群无影响
D. QT间期可正常或轻度延长
E. 中毒时可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5. [单选题]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最有利的证据是
A. QRS波群宽大畸形
B. 心率为140~200次/分
C. QRS波群时限>0.12s
D. 房室分离且心室率快于心房率
E. 节律轻度不齐
6. [单选题]可引起QRS波群振幅降低的原因是
A. 皮下气肿
B. 肺气肿
C. 胸腔积液
D. 全身明显水肿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
A. 收缩期和舒张期
B. 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C. 兴奋期
D. PR间期和QT间期
E. 0、1、2、3和4相
8. [单选题]二度Ⅰ型窦房阻滞最易误诊为
A. 窦性停搏
B. 窦性心律不齐
C.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D.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E.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9. [多选题]关于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鉴别要点,正确的是
A. 前者平时心率和窦房结功能正常;后者平时心率缓慢,窦房结功能异常
B. 前者多无基础心脏病;后者常伴有基础心脏病
C. 前者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后者常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D. 前者射频消融术可根治;后者常需植入起搏器治疗
E. 前者不会发生晕厥,后者常发生晕厥
10. [单选题]房性期前收缩药物治疗首选
A. β-受体阻滞剂
B. 普罗帕酮
C. 胺碘酮
D. 洋地黄
E. 利多卡因
11. [单选题]完善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是
A. 可实现不同医疗单位间心电信息数据的交换
B. 可实现不同品牌心电图机间心电信息数据的传输
C. 可支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传输协议
D. 可支持国际互联网络的传输协议
E. 以上都是
12. [单选题]以下为不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A. 心室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间期不恢复反而延长
B. RR间距进行性缩短
C. PR间期延长无一定规律
D. 心室漏搏前的PR间期意外地延长
E. 出现连续2次心室漏搏
13. [单选题]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多次投影而产生,投影的次数为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E. 0次
14. [单选题]目前认为评价心肌存活最准确的方法是
A. 冠状动脉造影
B. 心肌灌注显像
C.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
D. 超声心动图
E.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15. [单选题]当心脏功能减低,血液流动缓慢时,心脏内最易形成血栓的位置是
A. 左心房
B. 左心耳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E. 右心耳
16. [单选题]关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常见的类型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B. QRS波群形态常宽大畸形
C. 频率常为150~250次/分,RR间距绝对匀齐
D. RP′间期常固定
E. 常突发突止
17. [多选题]下述哪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引起心室有效不应期延长
A. 丙吡胺
B. 美西律
C. 索他洛尔
D. 胺碘酮
E. 利多卡因
18. [单选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指
A. 房室传导比例≥2: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B. 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 房室传导比例≥3:2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D. 房室传导比例≥4: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E. 房室传导比例≥5: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9. [单选题]关于窦房结支的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前降支
B.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C. 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D. 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回旋支
E. 约4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60%起源于回旋支
20. [单选题]关于新生儿及婴儿PR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PR间期与心率成正比
B. PR间期与年龄成正比
C. PR间期常<0.12s
D. PR间期<0.12s者占50%以上
E. 以上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