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药正高卫生职称模拟在线题库(B0)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1-20   [手机版]    

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药正高卫生职称模拟在线题库(B0)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药正高卫生职称模拟在线题库(B0),更多中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根据原文,可用小承气汤的是

A.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B.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C.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
D.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E.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大小便通利者


2. [多选题]下列类型水肿属中医"阳水"范围的有( )

A. 肾阳衰微
B. 风水泛滥
C. 水湿浸渍
D. 脾阳不振
E. 湿热壅盛


3. [单选题]《百病始生》所言,形成积证的病因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

A. 外感寒邪
B. 起居失调
C. 饮食不节
D. 忧思太过
E. 房室不节


4. [单选题]某女,45岁。因思虑过度,二年不寐,百药无效,脉缓。据《内经》情志相胜的原理,当采用以下何种治法

A. 喜胜忧
B. 怒胜思
C. 恐胜忧
D. 恐胜思
E. 悲胜思


5. [多选题]山楂的性状特征

A. 多为圆形横切片
B. 外皮红色,有细皱纹和灰白色小点
C. 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
D. 中部是3~5粒浅黄果核,多脱落中空
E. 气微清香,味酸微涩


6. [单选题]太阳病发汗后,脉由浮变为沉迟,而仍身疼痛,当治以

A. 小建中汤
B. 桂枝汤
C. 四逆汤
D.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E. 桂枝附子汤


7. [多选题]吴茱萸治胃寒呕吐证与其何种功效有关

A. 降逆止呕
B. 补火助阳
C. 化湿和胃
D. 补气健脾
E. 温中散寒


8. [多选题]依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有关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申请人可以是

A. 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生产企业
B. 正在筹建过程中的药品生产企业
C. 具有合格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
D. 国外药品生产企业
E. 中国公民


9. [多选题]祛风湿散寒的药物有

A. 独活
B. 防风
C. 蕲蛇
D. 防己
E. 羌活


10. [多选题]下列属于“浙八味”的药材有

A. 玄参
B. 延胡索
C. 麦冬
D. 白术
E. 白芷


11. [多选题]木类中药粉末特征有:

A. 导管
B. 管胞
C. 木纤维
D. 木薄壁细胞
E. 纤维射线


12. [单选题]《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其后果是

A. 必神昏谵语
B. 必发痉厥
C. 必发吐衄
D. 必发斑疹
E. 必发吐泻


13. [多选题]使用有毒药物时应注意的是( )

A. 辨证准确,用药合理
B. 使用正品药材
C. 按规定炮制加工
D. 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E. 体弱者慎用


14. [多选题]湿在肌肉,用药宜选用( )

A. 滑石,大豆黄卷
B. 茯苓皮、苍术皮
C. 藿香叶、鲜荷叶
D. 黄连、厚朴
E. 白通草、桔梗


15. [多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及的伏邪为病,具体有( )

A. 洞泄
B. 痃疟
C. 痿厥
D. 温病
E. 咳嗽


16. [单选题]伤寒的涵义是

A.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 寒就是邪,伤寒就是伤邪
C. 是传染病的一种
D. 肠伤寒
E. 以上都不是


17. [单选题]外感病如见舌绛有苔,多提示( )

A. 气分热盛
B. 上焦湿热
C. 阴虚火旺
D. 胃肠热甚
E. 热入营血


18. [多选题]胃失和降可出现( )

A. 腹胀
B. 便秘
C. 纳呆
D. 口臭
E. 呃逆


19. [多选题]温病常见的神志异常有( )

A. 身倦乏力
B. 神昏谵语
C. 昏聩不语
D. 神识昏蒙
E. 神志狂乱


20. [多选题]物料中的水分按除去难易程度分为

A. 结合水分
B. 平衡水分
C. 自由水分
D. 结晶水
E. 非结合水分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1n5v9d.html
  • 下一篇:2024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药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真题剖析(B0) 从而产生负压吸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肾足少阴之脉"气不足"可出现的症状是天麻的显微特征是:药材切制成饮片的过程中,饮热粥一升余,勿发揭衣被# 服汤后,疏风祛湿# 清热解毒,吐泻痢疾 痰饮喘咳,一是从脉证关系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