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腹部外伤合并出血性休克,主要的处理原则为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08-11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腹部外伤合并出血性休克,主要的处理原则为"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海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频道。

[单选题]腹部外伤合并出血性休克,主要的处理原则为

A. 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B. 镇静,吸氧
C. 快速补充液体
D. 应用抗生素
E. 抗休克同时手术探查止血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望色十法"中的"抟"是指

A. 面色沉稳
B. 面色枯槁
C. 面色晦暗
D. 面色壅滞
E. 面色浅淡

正确答案 :D

解析:望色十法的内容: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自里达表。清,是面色清明,主阳证;浊,是面色浊黯,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微,是面色浅淡,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实转虚。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天转泽,是病情好转。


[多选题]针灸治疗颤证视辨证配穴,正确的是

A. 髓海不足配悬钟、肾俞
B. 阳气虚衰配丰隆、阴陵泉
C. 痰热风动配大椎、关元
D. 风阳内动配肝俞、三阴交
E. 气血亏虚配气海、血海

正确答案 :ADE


[多选题]平坦型葡萄糖耐量曲线常见于

A.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C. 甲状腺功能减退
D. 胃切除后
E. 胰岛B细胞瘤

正确答案 :ABE


[单选题]关于CR的象限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三象限影像处理装置
B. 一象限IP的固有特征
C. 二象限,输入读出装置信号和输出的信号的关系
D. 五象限影像传输装置
E. 四象限影像记录装置,对使用的胶片特性曲线实施补偿

正确答案 :D

解析:曝光数据识别器(EDR)的功能和CR系统工作原理归纳为四个象限。


[单选题]哪个机构负责全国处方的开具、调剂、保管等相关工作

A.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 国务院办公厅
C. 国务院
D.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E. 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0个月男婴,双胎之一。因食欲差就诊,查体:欠活泼,面色稍苍白,面部无明显消瘦,两月前曾间断腹泻,测体重7kg,身长73cm,腹部皮下脂肪0.4cm,四肢肌张力尚可。测血色素为90g/L。该患儿合理诊断为

A. 单纯营养性贫血
B. 正常儿
C. Ⅱ度营养不良伴营养性贫血
D. Ⅰ度营养不良伴营养性贫血
E. Ⅲ度营养不良伴营养性贫血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患者,男性,18岁。反复便秘、肛门疼痛1周。便后滴血,为鲜红色血。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 混合痔
B. 结肠息肉
C. 直肠癌
D. 肛瘘
E. 肛裂

正确答案 :E

解析:便时疼痛伴便血是肛裂的典型临床表现。


[单选题]29岁经产妇,停经10周,下腹阵发性剧烈疼痛8小时伴多量阴道流血,超过月经量,检查宫口开大近2cm。应采取的恰当的治疗是

A. 口服硫酸舒喘灵
B. 静脉滴注止血药物
C. 肌内注射黄体酮
D. 肌内注射硫酸镁
E. I行负压吸宫术

正确答案 :E

解析:根据该妇女表现:停经、腹痛和阴道流血,宫口开,考虑为难免流产,治疗应尽早使胚胎和胎盘组织完全排出,可行负压吸宫术。


[单选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2003年10月1日
B. 2004年11月1日
C. 2005年11月1日
D. 2006年11月1日
E. 2005年10月1日

正确答案 :C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19079.html
  • 下一篇:住院医师规培考试宝典海南住院医师规培(外科)历年在线题库(V4) 无产科指征,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属于温里剂的是( )通过ALP催化产生发光效应的物质是 ( )精囊腺正确的描述是(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中,错误的是与HLAⅡ类分子功能无关的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