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10-19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

A. 升药
B. 炉甘石
C. 硼砂
D. 雄黄
E. 明矾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A. 阴中之阴
B. 以上都不是
C. 阴中之阳
D. 阳中之阳
E. 阳中之阴

正确答案 :A

解析: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故答案为D。


[单选题]药物“七情”的含义是指

A. 辛、甘、酸、苦、咸、淡、涩
B.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C. 以上均不是
D. 寒、热、温、凉、平、毒性
E. 喜、怒、忧、思、悲、恐、惊

正确答案 :B

解析:前人将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选题]下列各组腧穴中,均在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的腧穴是( )

A. 风府、百会
B. 风府、哑门
C. 百会、大椎
D. 大椎、脑户
E. 大椎、哑门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A. 利水渗湿,解毒
B. 利水渗湿,安神
C. 利水渗湿,健脾
D. 利水渗湿,通乳
E. 利水渗湿,除痹

正确答案 :C

解析: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2013   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2013   用法用量:煎服。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单选题]病人便溏,伴见纳呆呕恶,脘腹胀闷,头重如裹,苔白腻,最宜诊断为

A. 寒湿困脾证
B. 风湿犯表证
C. 肝脾不和证
D. 湿热蕴脾证
E. 脾阳虚证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灵枢·本神》所述,鼻塞不利,少气是由于( )

A. 肺气虚
B. 肺气实
C. 肺阴虚
D. 肾气实
E. 肾气虚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白果、胆南星
B. 陈皮、光杏仁
C. 茯苓、制半夏
D. 黄芩、炒枳实
E. 瓜蒌仁

正确答案 :A

解析: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痰热蕴肺,浊气上逆所致。治当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善治痰热;痰热蕴肺,以黄芩苦寒清泻肺热燥湿,共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助胆南星、黄芩清热涤痰;气顺则痰消,以枳实理气宽胸,下气消痰;肺气上逆,以杏仁肃降肺气,化痰止咳,共为臣药。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杜绝痰生之源;陈皮和胃宽胸理气,燥湿化痰;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以使脾能运化水湿,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使肺热得清,痰热得化,气机得畅,然则诸证悉平。


[单选题]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

A. 扶正祛邪
B. 三因制宜
C. 治病求本
D. 调整阴阳
E. 标本缓急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血痹证的主症是

A. 肢体筋骨疼痛
B. 肢体一侧不遂
C. 肢体局部麻木
D. 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E. 关节肿大疼痛

正确答案 :C

解析:血痹为体虚受风,卫阳不足,血行不畅所致。卫气营血不足,感受风寒,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故出现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10xnp9.html
  • 下一篇: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针灸主治医师在线题库(AC2) 甘草附子汤中具有的药物是( )针灸治疗扭伤选取的腧穴属于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下列各组经脉中,邪气不足 正气不足,理气健脾 行气导滞,清热祛湿# 健脾和胃,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瘀血壅滞局部而成。 【辨证】 主症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