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内科卫生职称副高历年真题库(I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4-08   [手机版]    

中医内科卫生职称副高历年真题库(I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内科卫生职称副高历年真题库(I9),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患者证见喘咳痰多,气急胸闷,动则气喘更甚,腰酸肢冷,汗出,尿后余沥,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辨证属喘证的何种证型

A. 肾气虚衰
B. 心阳欲脱
C. 痰浊阻肺
D. 气阴两虚
E. 上实下虚


2. [多选题]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治法是( )

A. 苦寒清热
B. 辛寒清热
C. 滋阴清热
D. 益气生津
E. 益气养血


3. [单选题]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下列哪项无意义

A. 病程的长短
B. 起病的缓急
C. 咳嗽的多少
D. 疾病的新久
E. 属实属虚


4. [多选题]汗证属营卫不和者其主证有

A. 汗出恶风
B. 时寒时热
C. 半身或局部出汗
D. 苔薄白,脉弦
E. 苔薄白,脉缓


5. [单选题]头痛一证首载于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东垣十书》
E. 《丹溪心法》


6. [单选题]下列何法为治疗黄疸的重要治则

A. 清泻热邪
B. 通便泻热
C. 温化寒湿
D. 清热解毒
E. 祛湿利小便


7. [单选题]臌胀患者下肢浮肿、小便量少,则应

A. 忌酸
B. 忌糖
C. 忌盐
D. 忌高蛋白饮食
E. 忌高营养饮食


8. [单选题]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寐或时清时寐,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其治疗处方是

A. 通关散、玉枢丹、藿香正气散
B. 神犀丹、安宫牛黄丸
C. 苏合香丸、菖蒲郁金汤
D. 苏合香丸、茯苓皮汤
E. 薛氏五叶芦根汤


9. [单选题]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宜选方

A. 七味都气丸
B. 妙香散
C. 归脾汤
D. 金锁固精丸
E. 六君子汤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三焦"功能相关的是

A. 受盛之官
B. 传导之官
C. 决渎之官
D. 州都之官
E. 相傅之官


11. [多选题]水肿变证,虚风上扰,神明不守证可选用

A. 羚羊钩藤汤
B. 镇肝熄风汤
C. 龙胆泻肝汤
D. 大补元煎
E. 一贯煎


12. [单选题]能敛肺降火、敛汗、止血的药物是

A. 五倍子
B. 酸枣仁
C. 仙鹤草
D. 五味子
E. 白芍


13. [多选题]属于补益剂的是( )

A. 炙甘草汤
B. 六味地黄汤
C. 一贯煎
D. 归脾汤
E. 牡蛎散


14. [单选题]下列哪种厥证可演变为中风

A. 血厥虚证
B. 血厥实证
C. 气厥虚证
D. 气厥实证
E. 痰厥


15. [多选题]独活的功效是

A. 清湿热
B. 祛风湿
C. 活血
D. 解表
E. 止痛


16.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消法治疗范畴的是

A. 消导食积
B. 消导大便
C. 消痞化积
D. 消痰利水
E. 消疮散痈


17. [多选题]乌头赤石脂丸的配伍特点有( )

A. 用辛散与收涩药使寒去而不伤正
B. 用甘草解乌头毒性
C. 用蜂蜜制以丸剂使峻药缓用
D. 用乌头附子峻逐阴寒
E. 用薏苡仁协助乌头缓急止痛


18. [单选题]治疗皮肌痹的代表方剂是

A. 清热渗湿汤
B. 当归拈痛汤
C. 甘露消毒丹
D. 加味达原饮
E. 六虫汤


19. [单选题]症见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宜选用

A. 朱砂安神丸
B. 酸枣仁汤
C. 天王补心丹
D. 甘麦大枣汤
E. 归脾汤


20. [单选题]燥邪犯肺证,可见

A. 咳嗽,咯痰稀白
B. 咳嗽,痰多泡沫
C. 咳喘,咯痰黄稠
D. 咳嗽,痰少难咯
E. 咳喘,痰多易咯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03rj01.html
  • 下一篇:副高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模拟试题(I9) 56岁。胁痛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证候是下列哪一组是太阳头痛的引经药肺痈的主要表现有肝胆湿热型胆胀与热重于湿型黄疸均可选用颤证与哪些脏器关系密切豨莶草能泄泻与痢疾最主要鉴别点为痰、饮、水、湿同源而异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