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护理(正高)冲刺密卷详细解析(F9),更多护理学(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有关心肌梗死叙述正确的是
A. 疼痛常持续3~5分钟内逐渐消失
B.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症状缓解
C. 疼痛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
D. 可有发热、心动过速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在坏死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
2. [多选题]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是
A. 长期负荷过重
B. 心肌收缩力减退
C. 心室舒张充盈受限
D. 循环血量增加
E. 严重心律失常
3. [多选题]下列属于帕金森病患者特征性表现的是
A. "搓丸样"动作
B. 小写征
C. 三偏综合征
D. 慌张步态
E. 肢体呈"齿轮样肌强直"
4. [多选题]护理记录单的内容包括 ( )
A. 病情动态记录
B. 家属对治疗效果的反映
C. 手术过程中麻醉情况
D. 患者的主诉
E. 生命体征
5. [多选题]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项目有
A. 疝环压迫试验
B. 能否进入阴囊
C. 疝块外形
D.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E. 透光试验
6. [多选题]为预防泌尿系感染护士所作的健康宣教正确的是
A. 幼儿不穿开裆裤
B. 为婴儿勤患尿布,便后洗净臀部,保持清洁
C. 女孩清洗外阴时从前向后擦洗
D. 单独使用洁具
E. 及时发现男孩包茎,并及时处理
7. [多选题]符合淤胆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A. 尿胆红素增加
B. 间接胆红素减少
C.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D. 直接胆红素升高
E. 尿胆原明显减少
8. [多选题]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或胎膜遗留的原因是
A. 膀胱充盈
B. 过早牵拉脐带
C. 胎肩娩出后使用缩宫素
D. 过早用力揉挤子宫
E. 宫颈内口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
9. [多选题]以下哪几项组成病案 ( )
A. 住院病案
B. 门诊病案
C. 术后病案
D. 个案记录
E. 入院记录
10. [多选题]关于乳汁分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泌乳素作用于乳腺泡的泌乳细胞,产生乳汁
B. 缩宫素作用于乳腺泡周围的肌细胞,使肌细胞收缩将其中的乳汁排出
C. 当婴儿在产妇乳房上吸吮30分钟时,产妇体内泌乳素达高峰
D. 乳汁的排出是泌乳素作用的结果
E. 孕酮与雌激素协同作用,引起乳腺腺泡的进一步发育
11. [多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因有( )。
A. 阳光照射
B. 精神创伤
C. 过度疲劳
D. 高蛋白饮食
E. 感染
12. [多选题]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已添加鱼肝油、蔬菜汁,还应指导家长添加的辅食有
A. 米面糊
B. 蛋黄
C. 肉末
D. 鱼泥
E. 面条
13. [多选题]糖尿病食物的组成中蛋白质补充正确的说法是
A. 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0.8g
B. 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30%
C. 蛋白质应至少有1/3来自植物蛋白质
D. 成人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0.8~1.2g
E. 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
14. [多选题]符合足月新生儿口腔解剖生理特点的有
A. 出生时已有舌乳头
B. 唇肌、咀嚼肌发育良好
C. 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
D. 口腔黏膜湿润
E. 唾液腺发育不完善
15. [多选题]患者女,乳腺癌根治术后,缺乏康复知识。在出院指导中,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的预防乳腺癌复发的措施包括
A. 制订化学治疗方案
B. 继续功能锻炼
C. 经常自查乳房
D. 定期来院复查
E. 5年内避免妊娠
16. [多选题]锌缺乏症的主要护理措施是
A. 改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B. 减轻疼痛
C. 让家长了解导致患儿缺锌的原因,以配合治疗和护理
D. 保持呼吸道通畅
E. 避免感染
17. [多选题]流行性出血热一般护理正确的是
A. 隔离,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B. 适当下床活动
C. 饮食清淡可口,营养丰富
D. 少尿期低蛋白饮食
E. 多尿期给含钾丰富的饮食
18. [多选题]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措施正确的有( )。
A. 引流瓶,橡胶管必须无菌
B. 连续观察排气情况
C. 观察水柱有无波动
D. 减少患者咳嗽及深呼吸
E. 患者采取舒适体位,鼓励患者经常翻身
19. [多选题]下列有关角色转变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 )
A. 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功能不同
B. 个体通过思想的变化完成角色转变
C. 角色转变出现在发展和承担新角色时
D. 角色转变是学习角色标准的过程
E. 角色转变是达到符合社会的角色期望的过程
20. [多选题]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性是
A. 腮腺炎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 在腮腺增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均可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
C. 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
D. 本病好发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
E. 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